為驗證上述程序的正確性,采用通用鋼結構計算軟件SAP2000建立了三維的光伏支架數值模型,模型中次梁和主梁均采用C型鋼,截面尺寸分別為C40×60×10×2.5和C60×40×20×2.5。由于兩截面的背部均開孔,因此構件截面扣除了孔洞的影響,由于實際情況中,光伏板安裝在檁條上。光伏板上的風荷載和雪荷載的傳力路徑應為:板-檁條-主梁。為保證模型的傳力路徑一致,模型中沒有建立光伏板的模型。而視光伏板為單向板,將相應的荷載分配到檁條上。通過計算得到了光伏支架在各種荷載組合下的受力狀態。通過對理論計算值與數值模擬值的比較可知:兩者的偏差較小,均在5%以內。且理論計算值均大于數值模擬值。因此,理論計算結果具有較好的準確度且偏于安全,可用于指導光伏支架的工程設計。
先檢查電池板桿件的完好性,然后可以按照圖紙的要求安裝電池板的桿件,另外需要通過不緊固連接的螺栓使支架的可調余量范圍增大。電池板桿件安裝在日后的過程中對太陽能伏電站是很重要的,在一段時間內必然可以取得巨大的發展。而發展的程度,一般跟電池板桿件安裝的大小和該電池板桿件安裝的技術指標有關。每個電池板桿件安裝對于該電池板桿件安裝的結構、建設計劃都是貫穿于各個電池板桿件安裝的地位所管理,什么樣的電池板桿件安裝者能夠負起什么樣的責任,這個流動過程都決定著電池板桿件安裝所運作的進度以及戰略目標的實施,認真的在電池板桿件上的安裝進行一定的監督,使安裝環節真正做到實處,確保安全有效完成。
雙排立柱式支架的形式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屋頂太陽能建設可采取混凝土塊配重和預埋件的方法,太陽能電站的建設采取地錨法和直埋式。不同的方法應用于不同的方面,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前兩種方法主要是防止屋頂防水層結構被破壞,后兩種應用于整個電站,是為了提高電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從而正常運行。
在太陽能電站的建設中,地錨法的安全系數很高,是建設時常用的方法。不過,采用地錨法會付出很高的成本,精心設計和定做,才能使支架的連接部位更加牢固。直埋式與地錨法相比更加簡便,也不需要特別定做。不過,進行直埋式方法之前,要進行地理勘測實驗,確保地質十分適合直埋式。太陽能光伏支架更適合采取直埋法,這是由于其排布方式受到電池板的制約。